WFU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從經典賽看年輕選手的訓練問題

 

今天要分享一篇來自運動視界的文章

 

雖然不是來自專業的醫學期刊

 

然而裡面陳述的觀念至關重要

 

尤其是對家中有接受運動訓練的未成年孩子

 

 

文章內容描述有日本「令和怪物」之稱的佐佐木朗希

 

高中即投出球速163公里

 

打破大谷翔平的日本高校紀錄

 

然而其高校棒球隊監督國保陽平根據運動醫學的專業

 

為了保護選手

 

要求他「不要用全力投球」(這很違反體育界的習慣)

 

因而短時間內球速、球隊戰績迅速下滑(球隊無緣進入甲子園)

 

甚至之後簽約加盟日職羅德隊

 

前期亦不讓其出賽、訓練強度也有所保留

 

然而登板之後果然開始發光發熱

 

職業生涯的第14場先發比賽

 

2022410日對上歐力士隊投出「完全比賽」

 

105球中送出19次三振

 

20歲零5個月的年齡成為最年輕的創紀錄者

 

這次WBC經典賽對捷克初登板亦不負眾望

 

主投3.2局飆出8次三振

 

是繼大谷翔平後最受矚目的日籍投手之一

 

 

 

在日常門診中

 

不乏遇到未成年的青少年在接受高強度訓練或比賽時受傷

 

而且是會留下嚴重後遺症的大傷

 

台灣各領域也不乏所謂「小時了了」的選手

 

青少年時期成名、長大後卻消聲匿跡

 

追根究柢

 

都是在沒有保護及科學化訓練概念下猛操猛催的結果

 

因此以醫師的角度

 

很希望體育界能重視青少年選手訓練的問題

 

並且能夠

 

1.根據身體強度調整訓練內容 不一味的猛操狂練

 

2.導入運動醫學的概念、重視科學化訓練

 

不只是為了保護個人健康

 

也讓體壇有更多能走久走遠的巨星

 

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流星

 

 

以下附錄文章節錄內容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01565

 

 

「根據骨密度檢測的結果,他的骨骼還沒完全長成。」

 

「我們當然對他的球速寄予厚望,但他的身體似乎還沒有強壯到可以承受這種球速的程度。以成年人的標準,他的骨骼、肌肉、韌帶、關節都還沒成熟。」

 

「導致投手受傷的主要因素不只是投球數,更與投球強度息息相關」

 

「投手平時練投時應該用70-80%的力量投球,不能總是100%。」

 

「巨人投手菅野智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東海大學就非常擅於調節自己的投球力量,我認為這是對的。他之所以在進入職棒後沒有嚴重的故障,控制投球強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身為指導者,首要考量的就是選手的未來性,而不是摧毀他們。」

 

「國保監督在賽前會綜合考量醫師、治療師、訓練師的建議,球場的氛圍,對方球隊的策略,和投手本身的動機,最後做出是否上場的決定。」

 

「近年來國外基層棒球教練開始重視運動科學、醫學、營養學、重量訓練方法,我們是否也以同樣的規格,有計畫地保護與育成年輕選手?如何以科學的方式培養年輕選手,或許是基層教練值得重視的課題。」

 

 

https://www.letsgojp.com/archives/515332/

 

 

(不讓其登板預賽冠軍賽導致球隊輸球無緣進入甲子園

 

國保因而遭受各種辱罵與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