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常規告知藥物(或治療)副作用真的是好事嗎?聊聊「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

 

醫師在處方或醫療處置前

跟病人解釋清楚藥物及治療可能的副作用或併發症

是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一環

也是日常醫療常規

但這樣的作法對於病患來說、一定是好的、或有益的嗎?

 

有篇有趣的研究發表於2007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目前IF: 3.802

120名攝護腺肥大用5mg Finasteride治療的患者分為兩組

一組(group 1)沒有告知相關副作用

另一組(group 2)則告知該藥物「可能會引起勃起功能障礙,性慾減退,射精問題等副作用但不常見」

持續治療一年以後

被告知副作用的那組病人(group 2)反應性功能相關問題高達43.6%

遠比沒有告知的那組(group 1) 15.3% 還要多出將近三成!

若將性功能問題細項拿出來比較

則各自高出一至兩成!

勃起功能障礙30.9 vs 9.6%

性慾減退23.6 vs 7.7%  

射精問題16.3% vs 5.7%

然而根據以往研究

Finasteride在治療1年後產生性功能方面問題最高百分比頂多15%而已!

而造成如此差距的原因

就是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

 

跟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相反

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是指

當病患預期某種治療或藥物會導致負面效應時

即使這些效應與該治療或藥物的藥理作用無關

也會產生負面的身體反應。

 

不得不承認

很多時候解釋副作用或併發症

是基於不良醫病關係下的防衛醫療心態或法律規定

然而臨床上

醫師也不乏遇到比較緊張的病患

像本篇研究一樣產生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

甚至因為畏懼所謂的副作用或風險而拒絕治療

延誤原本得以治癒或控制的疾病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

是否應該照本宣科的解釋治療副作用或併發症

值得醫者深思及智慧判斷

 

心念的力量

真的很強大

 

研究出處: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