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江湖傳言:一個月射精超過21次可以預防攝護腺癌是真的嗎?


「醫生,聽說一個月射精超過21次可以預防攝護腺癌,真的嗎?」

 

這樣的說法倒也非空穴來風

會有這樣的傳言

源自一篇哈佛大學於2016年發表在影響係數極高(Imact factor: 23.4)的歐洲泌尿科醫學會期刊

該研究為針對射精頻率前列腺癌(攝護腺癌)風險的長期追蹤,

觀察了超過3萬名男性

追蹤了18年之久

 

那麼,這項研究到底發現了什麼?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其中的科學依據。

 

l  研究方法

這項大型前瞻性研究使用「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HPFS)中的數據,

研究的主要對象是31,925位美國男性健康專業人員,

1992年報告了其平均每月射精頻率,

並在後續18年中進行追蹤至2010年。

參與者在三個年齡範圍(20-29歲、40-49歲及問卷發放前一年)報告其每月射精次數,

這些數據用於分析射精頻率和前列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

 

在數據分析方面,

研究使用了Cox比例風險模型估計射精頻率和前列腺癌發生率的風險比(HR)及95%置信區間(CI)。

根據報告的射精頻率,

參與者被分為不同組別,

並進行多變量調整分析以排除潛在混淆變數的影響,

如年齡、身體質量指數、飲酒、體力活動等。

此外,

研究也進行了靈敏度分析,

排除性功能障礙患者,

以避免因合併疾病導致的低射精頻率影響結果。

 

l  研究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

射精頻率較高(每月超過21次)與較低的攝護腺癌風險有顯著相關

特別是在低風險攝護腺癌的發病風險中。

例如,

20-29歲時射精頻率高的參與者的攝護腺癌發病風險比報告每月射精4-7次的參與者低19%

40-49歲時射精頻率高者的風險則降低22%

 

研究還發現,

較高的射精頻率並不會顯著降低高風險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發生率,

因此,

總結而言,

這項研究提供了支持「頻繁射精可能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的證據。

 

 

l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篇論文,得出「一個月射精超過21次的確可以預防攝護腺癌」的結論嗎?

 

答案是「還不行」

 

首先,

我們要了解,

並不是所有登在期刊的研究結論都可以被視為學術上的最終結論,

研究之所以被刊登,

很有可能是基於研究的重要性、創新性、嚴謹的研究方法、學術或臨床意義對後續研究有參考價值。

以這篇而言

黃醫師認為會被刊登的原因在於

它是學界少見如此大數量、長時間追蹤且用了嚴謹的統計方式去做的問卷調查研究

問卷分析的觀察性研究

常有數據偏差的可能性

且此類研究主要目的為看是否能得到一些觀察性的結論

而不是確立明確的因果關係!

並且由於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

無法完全排除其他未測量因素的影響,

因此不能得出直接的因果結論。

 

再來

魔鬼藏在細節中

根據研究的數據

每月射精超過21次的男性,

相較於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

低風險攝護腺癌」的發病率降低了約20%

然而,

對於「較高風險的攝護腺癌」和「轉移性攝護腺癌」,

射精頻率的增加並未顯示出顯著的預防效果

因此,

高頻率射精是否真有所謂的保護或降低罹癌之作用

可能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

 

l  那麼,該如何正確的預防射護腺癌

 

首先,

我們要了解「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然後採取「全面性的生活型態調整

比如戒煙、戒酒、體重控制、運動、飲食

至於相關飲食建議

請參考「這篇

 

l  預防攝護腺癌衛教建議

 

1.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平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對維持整體健康和降低多種癌症風險均有幫助。

2. 定期檢查攝護腺癌的早期檢測和篩查,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和肛門指診檢查,對高風險男性(如有家族病史者)尤為重要。

 

l  結語

總的來說,

雖然研究發現「高頻率射精可能與較低的低風險前列腺癌發生率有關」,

無法作為預防攝護腺癌的建議方法

醫學上的預防策略更應著重於定期篩查健康生活方式

射精頻率則應依個人需求和健康狀況調整

而不是為了預防疾病而刻意改變。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大家正確看待射精頻率與前列腺癌的關聯性,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更有效的預防攝護腺癌。

 

Reference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033442/#full-view-affiliation-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58767324000168